a级改性环氧类 植筋胶 施工流程
1、钻孔:依据要求及技术参数钻孔。
2、清孔:用吹气风筒或压缩空气及毛刷清洁钻孔,直到干净为止。
3、配胶:取出a、b组份胶,彻底搅拌均匀。
4、注胶:将配好的胶从孔底逐渐向外注入孔中。
5、锚固:将钢筋或螺杆缓缓旋入孔中。
6、固化:依据基材温度让植筋胶足够固化,固化期间不可摇动锚固件,待完全固化后方可负载安装。
钢筋植筋看似简单,但需遵行规范的施工标准,以免影响植筋效果,加固强度不达标。标准的植筋工序可分为:划线定位→钻孔→清除孔尘→钢筋处理→注入植筋胶→植入钢筋→养护固化→拉拔检测。具体如下:
1、划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纸,在植筋基面上用墨线或直线画出横竖线条。
2、钻孔
选择钻孔点后,可对基面进行打孔,打孔时需注意钻头垂直与混凝土基面,误差角度需低于8°(情况可另做规划)
3、清孔
一般采用高压吹风机或打气筒,也可以用高压水进行冲洗,但需注意在注入植筋胶前,孔内必须干燥。
4、钢筋处理
将钢筋表面的油污或铁锈清理干净
5、注入植筋胶
北京博瑞双杰锚固
式植筋胶
,*人工配胶,直接用助力胶施工,将胶嘴深入孔底,再打胶并缓缓向外抽出,注胶量约占孔内体积的三分之二。
6、植入钢筋
将钢筋插入注完胶的孔内,并按照同一方向旋转缓缓植入孔中,直至孔底,并有少许胶液溢出为宜。
7、养护固化
在植筋胶未固化前,切不可扰动钢筋,常温25摄氏度,一般养护72小时即可。如冬季温度过低,需养护7天。
8、拉拔检测
在大批量植筋施工前,需对植筋强度进行拉拔抽检,满足工程要求后方可进行批量施工。
研究报告。四勘测设计院在长沙水塔的现场观测基础上提出了圆形空心墩的温度应力报告。致使混凝土桥墩方面的温度应力试验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1978年南京桥梁会议之后,随着大跨度混凝土箱形桥梁的兴建,如红水河铁路斜拉桥、九江长江大桥引桥40m简支箱梁等,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工作由桥墩结构转向桥垮结构。于1978年起,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建立了混凝土桥梁温度应力研究组,开始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工作。首先结合红水河铁路斜拉桥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分布与温差应力的现场观测与试验工作。试验研究对象有箱梁、塔柱、斜缆等结构部分。观测项目计有日辐射、风速、气温等气象资料,历时三年有余。在九江长江大桥引桥的40m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工作。两座大桥的现场观测工作历经五年时间,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取得了大量的实测资料,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研究员刘兴法系统论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温度分布与温度应力问题,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控制温度作用及相应温度应力的计算方法,并将箱梁的温度场简化为二维温度场,按竖向和横向的一维温度场计算再进行简单的叠加来计算温度应力,同时考虑了横向温度作用。该计算方法被终审通过,并于1984年6月被纳入《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jz.85)》。
植筋胶
体在锚固段形成与钢筋横肋相咬合的肋体,这些肋体是保证所植钢筋长期锚固性能的机械牙键,牙键太浅不能形成与钢筋横肋的有效咬合,牙键太深则不能抵抗与钢筋横肋咬合作用的剪切,G367-2006*12.1.4条规定带肋钢筋的相对肋面积应满足0.055≤Ar≤0.08,就是为了控制牙键的深浅。冷轧扭钢筋的外形不但不能形成机械牙键,还会使胶体局部过厚导致较大收缩影响锚固效果,而且还使锚固段胶体厚薄相差较大,胶体越厚在钢筋受力后的剪切作用下剪切变形就越大,剪切应力相应变小,而胶体较薄的位置剪切应力相应,从而导致钢筋与胶体之间的粘结剪切应力不均匀而影响植筋效果。所以该工程屋面板设计植筋用冷轧扭钢筋是不恰当的!
植筋不能使用冷轧扭钢筋,能使用光圆钢筋吗?笔者曾经在某工程中看到用直径8mm的Ⅰ级钢筋运用于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植筋锚固的实例。对于Ⅰ级钢能否用于“植筋”,目前业界争议较大。JGJ145-2004和G367-2006规定不使用光圆钢筋,原因在于光圆钢筋不能形成机械牙键,所植钢筋长期锚固性能不能得到**。DBJ/T50-032-2004*3.0.1条规定:混凝土植筋技术不适用于各种轻质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以及采用圆钢作为植入钢筋的承重结构,对非承重结构的拉接构造的植筋施工可参照本规程执行。根据这个规定区分结构构件的重要性,框架结构填充墙拉结筋如果设计光圆钢筋采用植筋方式施工应该允许,而运用Ⅰ级钢筋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植筋锚固则不太恰当。应该注意的是,地方标准西南05G701系列图集中的填充墙拉结筋推荐了三种做法,种是预留拉结筋法,*二种是预埋铁件法,较后一种是才是植筋法。然而在其后颁发的标准06SG614图集中却限定使用预留拉结筋和预埋铁件两种方法,并不主张采用植筋方式施工填充墙拉结筋。
三、植筋锚固深度与钻孔深度
植筋施工钻孔成型后,应报监理检查验收钻孔直径和钻孔深度,我曾经看到监理人员在验孔时要求的钻孔深度正好是设计的植筋深度,本文列举方案中的钻孔深度正好是钢筋直径的15倍,而该工程的设计植筋深度也是钢筋直径的15倍,这反应出一个现状: 植筋深度被认为就是钻孔深度。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技术人员一定知道,钢筋切断加工很难保证其端面平整,不能使具有360°完整圆周钢筋面与孔底侧面对齐;植筋钻孔作业会对孔位周边表皮混凝土造成轻微损伤,不能保证孔口对胶体形成有效基体。基于这两个原因,如果用端面不够平整的钢筋植入15倍钢筋直径的混凝土孔内,肯定不能保证所植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达到15倍钢筋直径。植筋的钻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植筋深度大2~3倍钢筋植筋,DBJ/T50-032-2004*6.0.4条规定的钻孔深度为设计植筋深度+(10~15)mm其实是一个深度较浅的要求。
国内早期普遍按照钢筋直径15倍要求植筋深度,笔者在2003年以前的植筋工程管理中就是按照设计要求的15倍钢筋直径实施,其中包括一些悬挑构件、大跨度主梁的植筋。调查我国植筋技术发展历史分析,这个15d来自于国外进口植筋用结构胶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但被忽略的是这个要求是构造性钢筋的植筋深度。DBJ/T50-032-2004参编根据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建筑大学材料系的一些相关实验,认为采用热轧带肋钢筋植筋,
1.混凝土表面处理
混凝土面应凿除粉饰层,油污、污物等,然后用角磨机磨去1~2mm厚表层,混凝土构件转角处应进行倒角处理,打磨完毕用压缩空气吹净浮沉,然后用棉布蘸酒精试净表面,保持干燥备用。若被补强的混凝土存在裂缝,应先视裂缝大小选用HM-120M灌注胶或HM-120L灌缝胶灌注后再进行补强。
2.底胶施工
施工时,底胶A、B两组份按规定的配胶比例称重,倒入洁净容器内并搅拌均匀(搅拌时沿同一方向搅拌,尽量避免混入空气形成气泡。用毛刷或滚筒刷在混凝土表面均匀涂刷,胶表层干燥以后,可视具体情况进行多次涂刷,但是涂层厚度不**过0.4mm,并不得漏刷或有流淌、气泡,等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小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每次配制的皎液应在胶的适用期内一次用完。
3.找平施工
混凝土表面气孔及问题应使用找平胶补平。存在凹陷部位时,将配置好的找平胶用刮刀嵌刮进行修补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应用找平胶填补,尽量减少高差。转角的处理,应用找平胶将其补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找平胶须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而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少于2小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http://borui2020.b2b168.com
欢迎来到北京博瑞双杰新技术有限公司网站, 具体地址是江西省南昌南昌县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小蓝经济开发区,老板是熊汉义。
主要经营建材相关产品。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100 万元以下。
我司主要供应:建筑材料加工,灌浆料等,我们的产品质量优等,种类齐全,销售范围广,我们的服务客户满意;如果您对我公司的产品有兴趣,请在线留言或者来电咨询。